上海、福建等地率先出台改革完善疾控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建设的相关措施。
督促中央有关会议筹备服务工作严格落实简朴、节约、安全、高效原则,严控会议经费开支。从云南腾冲的和顺古镇到山西太原的汾河岸边,从湖南大学的校园里到广东潮汕人流熙攘的老街区考察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同当地老百姓不期而遇、亲切互动。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强调要做到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作表率。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履行党内监督专责机关的职责,深入一线、加强监督,对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作风问题坚决查处。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中央政治局在作风方面继续努力,为全党带好头、作示范提出要求,再次彰显出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加强自身建设的高度政治自觉。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不退我不退请组织把我派到最危险的地方誓言铿锵,丹心闪耀,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筑起坚实堡垒,2.5万多名优秀分子在火线上宣誓入党,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风华正茂的百年大党,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一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打赢一场又一场硬仗,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以严肃监督执纪问责为大战大考提供保障。扑下身子深入群众,尽心尽力为民解忧,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
习近平主席对世界怎么了等困惑国际社会、关系人类未来的重大问题作出的精准剖析,被不断验证,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凸显其科学性和深刻性。经历一次全球磨难,人们更加相信,唯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建美好地球家园。携手共建美好世界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2017年1月17日,瑞士达沃斯,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主旨演讲。
中国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样板。习近平主席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明确指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各国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之路任重道远。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引领全球经济复苏从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到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从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到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习近平主席在多边舞台深入阐述各国利益交融、命运与共的全球化大势,持续释放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信号,为世界注入信心,在疫情下有力地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两次演讲中,习近平主席以对人类前途命运和时代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系统阐述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新时代关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核心理念,主张全球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在疫苗等防控物资分配方面,全球性协调乏力,有的西方政客肆意攻击他国,制造国际矛盾,干扰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和机构工作,导致国际合作步履维艰。治愈反全球化综合征,要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疫情呼唤团结合作过去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揭示了全球相互依存的深度联系,也暴露了单边主义进一步抬头、国际合作艰难等事实。面对全球威胁、全球挑战、全球问题,习近平主席给出了务实回答: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作者:郭 言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看向更长远的未来,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疫情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系统阐述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为新形势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出重要倡议事实证明,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个抽象的理念,而是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与具体实践中不断发展。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努力形成更加包容的全球治理、更加有效的多边机制、更加积极的区域合作,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近日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习主席的演讲记忆犹新,习主席提出的支持深化全球伙伴关系和加强全球合作等观点非常重要,在当前仍具有重要意义。开启新征程的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不会改变、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打造伙伴关系的决心不会改变、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不会改变。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直言:中国经济正增长对世界经济是一个积极推动力,对于大宗商品出口国以及与中国经济联系密切、共同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国家尤其重要。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历史进程是真理最好的试金石。
新冠病毒属于新发现事物,疫情发生也是突如其来,然而世界各国面对疫情的不同表现,国际社会面对挑战的众生百态,却是世界长期性、系统性弊端的深刻反映。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为破解世界之问,引领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虽然全球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叠加、相互影响,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合作共赢的大趋势不会逆转。从发展动向来看,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成长,国际分工体系加速演变,全球价值链深度重塑,这些都赋予经济全球化新的内涵。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首次提出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人文共同体重大倡议。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唯有团结协作才能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挑战各国必须团结合作,共同应对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习近平主席的一系列倡议,为世界战胜疫情发出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强大声音,有力推动了疫情防控国际合作。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多个国际组织的报告都指出,中国经济回暖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动能。习近平主席旗帜鲜明地指出,在人类文明发展到历史最高水平,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的宏大历史背景之下,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促全球发展
总之,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多次讲,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我们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习近平主席多次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
截至2020年11月初,中欧班列开行突破一万列,运送集装箱数量同比增长50%以上。这是人类思想星空的闪亮时刻,这是激荡时代大潮的中国之声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主旨演讲,系统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站在历史和哲学高度对人类社会何去何从这一时代命题提出中国理念、中国方案。
4年来,世界局势变乱交织,全球挑战层出不穷,人类社会遭遇重重考验。海外媒体评论称,这是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有力回击,是多边主义的重大胜利。